航空貨運市場
航空貨運需求疲軟
在2021年取得優異成績后,2022年的航空貨運需求下降了8.0%,其原因是全年面臨多項挑戰:通貨膨脹達到歷史高點,抑制了家庭的消費能力,減少了貿易;而持續的烏克蘭戰爭進一步擾亂了貿易流動;美元的大幅升值也使得某些商品以當地貨幣計算更加昂貴。
與疫情爆發前相比,2022年的行業貨運噸公里數(CTKs)接近2019年的水平,僅減少了1.6%。全年貨運噸公里數高于2019年水平的僅有兩個地區:北美和非洲。拉丁美洲的航空公司在經歷了2021年漫長的重組過程后已經恢復,其貨運量已接近疫情前水平。
全球貿易增長超過航空貨運需求
2022年1月至10月,全球貨物貿易持續增長,盡管增速低于2021年。相比之下,航空貨運CTK自2022年3月起連續12個月萎縮,這表明全球貿易增長對海運比空運更有利。由于貨物需求較上年有所放緩,企業為完成訂單而承受的庫存壓力減小,從而減少了使用空運快速補充庫存的需求。
載貨率下降給貨運收益率帶來下行壓力
由于運力增加和需求下降,貨運載運率回落至疫情之前的范圍。自2021年5月以來,客機腹艙運力的恢復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航空貨運運力的增長,而專用貨機的運力自2021年12月以來一直在下降。
盡管航空貨運收益率在2021年12月達到歷史新高,但在2022年的大部分時間里開始下降。收益率仍高于疫情之前的水平。但鑒于運載率已恢復到正常范圍,收益率的下降趨勢可能會持續到2023年。
2022年逐步淘汰客改貨
盡管客機腹艙運力強勁回升,但客機運輸的國際CTK份額仍低于疫情前的水平。客機和專用貨機的貨運量之前是平衡的。在疫情期間,客機被稱為 “客改貨”(pre-ighters),被用作貨運專機,以解決運力短缺問題。
2021年,客機運輸量占國際CTK總量的16%。然而,隨著2022年航空客運需求的恢復,“客改貨”被逐步淘汰,客機運載量僅占國際CTK總量的約30%。到2022年12月,客改貨僅占國際CTK總量的1%。
出口訂單萎縮
出口訂單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歷來是航空貨運需求的領先指標。關鍵的50分表示出口訂單與上月相比沒有變化。在2022年的大部分時間里,采購經理人指數都處于50以下的區域--2月份是唯一的例外--這預示著新出口訂單的惡化,從而也預示著航空貨運需求的惡化。然而,最近在2023年1月和2月觀察到的上升趨勢意味著2023年航空貨運需求可能有所改善。
保持航空貨運的積極進展
由于COVID-19疫情的影響,航空貨運業務已經發生了變化。例如,其對航空公司底線的貢獻更加明顯,收入和收益率均高于疫情前的水平。然而,自2022年年中以來,隨著各國政府推出經濟降溫措施,航空貨運量面臨壓力。盡管如此,中產階級的擴大、高價值貨物和藥品的快速交付需求以及不斷增長的電子商務市場等行業增長動力依然強勁。
為保持航空貨運業的積極發展,該行業將重點關注以下領域:
·可持續發展
·數字化轉型
·安全
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包括航空貨運在內的整個航空業的首要任務。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的發展已成為到2050年實現凈零碳排放的關鍵驅動力。隨著可持續航空燃料產量的增加,托運人、客戶和監管機構對即時碳中和航運選擇和可持續運營保證的需求日益增長。為滿足這一需求,國際航協在三個關鍵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
·有效的二氧化碳排放計算
為了確保二氧化碳數據的透明度,準確和標準化的排放量計算是必不可少的,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目標是結合行業認可的RP1678方法,提供與實際燃油消耗相關聯的航空公司特定數據。這將為CO2 Connect for Cargo提供基礎,該工具將提供可靠和標準化的排放量計算。
·貨物運輸的IEnvA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環境評估(IEnvA)項目的范圍已經擴大到航空貨運價值鏈中的各個利益相關方,包括機場、貨物裝卸設施、貨運代理和停機坪裝卸工。這使我們能夠共同邁向一個更具可持續性的行業。
·減少貨物供應鏈中的廢物
貨運業正在積極合作,以減少整個貨運供應鏈中產生的廢物,包括塑料。通過共同努力,如優化包裝、探索替代材料、實施回收計劃等,貨運業將實現更可持續的循環經濟。
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是航空貨運業的另一個關鍵優先事項,重點關注以下三個主要目標:
·到2026年1月航空公司100%具備ONE Record能力
為確保在2026年1月前全面實施“統一記錄”(ONE Record),整個行業的工作仍在繼續。用于運輸單據的各種數據標準將被每票貨物的統一記錄所取代,從而簡化流程,提高效率。
·制定支持全球供應鏈的數字標準
被稱為“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交互式貨物準則”的跟蹤設備標準已經定稿,從而提高了對全球時間和溫度敏感貨物運輸的質量和準確性的監控。此外,與歐盟委員會的 "FEDeRATED "項目合作,支持為多式聯運開發可互操作的技術和數據架構。
·為數字化海關和貿易便利化提供合規性和支持
航空業正在與各國政府合作,以減少邊境操作障礙,確保貨物流通。值得注意的是,國際航協一直積極支持歐盟預裝貨物信息(PLACI)系統的推廣,為行業的現代化做出貢獻。
安全
安全是航空貨運業關注的首要問題,尤其是鋰電池的安全運輸。
該領域的工作重點包括:
·制止不法托運人
國際航協一直積極敦促民航當局對不法托運人采取強有力的行動,強調遵守航運法規的重要性。此外,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還倡導政府支持國際民航組織加強附件18《危險品安全運輸》中規定的標準。
·加強應對措施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一直與歐盟航空安全局(EASA)和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合作,制定鋰電池起火時飛機集裝箱的防火測試標準。其目標是使單元裝載裝置(ULDs)能夠在鋰電池起火后保持6小時,從而降低潛在風險。
·應對鋰電池動力車輛的挑戰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已成功制定了一項單一標準,用于在整個運輸過程中識別所有鋰電池動力車輛,包括懸浮滑板、電動滑板車、電動自行車和傳統客運車輛。這一新標準將于2025年1月1日生效,將確保鋰電池動力車輛運輸的一致性和安全性。
·CEIV鋰電池項目的擴展
在過去的12個月中,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獨立驗證機構卓越中心(CEIV)鋰電池項目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目前已有31家公司通過了認證。該項目涵蓋整個供應鏈,包括航空公司、貨運代理、貨物裝卸設施和托運人。
內容摘譯自IATA公布的《Annual Review 2023》(Last edition (June 2023))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如無特別聲明則源自于網絡,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來信或來電告之,本站將及時做出處理,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